“存在”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它是一种哲学现象,当然和艺术也有直接关系,因为对人性深层的思考是相通的,无论是哲学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波洛克《复活节的标志》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以主体为出发点。就是说,把非理性的具体的生存放在优先于一般理性本质的地位。
尼采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他主张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生”的思想,“生”是以保存和生活自己为目的的存在,权力意志是人唯一的动力,是自我超越、自我创 造的唯一动力。生的哲学呼吁人们在“上帝已死”的情况下成为自我创造者,成为一切价值、意义的“立法者”。“超人”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尼采认为,理智仅 仅是人的本能和权力意志的工具,是由身体创造的“小理性”,身体和本能才是“大理性”,身体比起最聪明人的智慧有更多的理性,普遍真理是不存在的,思维是 不准确的知觉,是实在的虚假图像,世界上没有常住的东西,没有因果联系,自然无为,宇宙不管人的寿夭祸福,不管人的伦理道德,没有什么神的力量保护人。所 以,个人必须不假外物,自作主宰,维护自己的权力,否则就会沉沦潦倒。
与尼采的的存在主义观点相契合的绘画形式就是抽象表现主义,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导致一种普遍的失落感、幻灭感和怀疑感,这种大环境下就使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生”的思想也就发展起来了。
与尼采的观点一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也认为身体和本能才是“大理性”,波洛克的绘画过程和作品形式就是尼采哲学观点的最具象的阐释。
1948年5号作品 波洛克 1948年 滴画 243.8×12.9厘米 私人收藏
1946年,波洛克开始用“滴洒法”(drip)创作,有点类似中国画中的泼墨,就是将油画颜色调稀或者直接用油漆,用笔或勺滴洒在画布上。波洛克的滴洒 法绘画随意之间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满了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加上他不拘一格,绘画过程中“泥沙俱下”,沙砾、碎玻璃、杂物都敢入 画,他作品技法的独创和视觉效果的另类给当年美国艺术带来极大的震动,被视为是摆脱欧洲影响的美国抽象艺术时代的开始,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1948 年第5号》是杰克逊·波洛克“滴画”中的精品,画布被钉在纤维板上,画布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画面在看似随意的泼洒中,狂野而富有张力的 色彩线条有着自身的逻辑,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画家也在移动中即兴而刻意地编排着视觉音乐的节律。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 最高价,达1亿4千万美元,收购名画者是一位墨西哥金融家。这幅画1949年春季展出。当时波洛克画价大约在1平方米400美元,此画约3平方米,价格在 1200美元左右。至今此画涨了约11000倍,平均每年涨幅200多倍。
波洛克将绘画的创作过程也被融入到“作品”中,用身体介入绘画的形式来实现尼采的“大理性”,他创作绘画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跟随内心的想法,身心合一的状态下而自然呈现出的结果。
文\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