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依山傍水,山青青,水灵灵,端的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近年来,小镇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人物。他由一个农村娃子成长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书画作者,不仅在全国各类书画评比中频频获奖,而且自己还投资好几十万元,在小镇中心位置建起了书画培训学校和书画交流中心。
这个农家子弟,名叫黄首铭。他的成长说明了一个人虽然出身贫寒,成长的历程也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坚定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孜孜以求,就一定能获得成 功。黄首铭幼时家境非常清寒,6岁时,父亲因病去逝,家里完全靠体弱多病的母亲拖带6个兄弟姐妹。黄首铭的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给了他最初的启 蒙。父亲过世后,黄首铭虽然刻苦学习,但艰难的家境使他不能升入高中。就在他茫然无措时,一个叔外祖父对他说:“黄老七,像你爸爸写得一手好字,就该出息 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首铭拜县城一位姓杨的老艺师为师学写对联。在川南地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还有平时哪家有点大小喜事,也要送贺幛,喜匾。 因此,精通文墨且毛笔字好的人,摆个对联摊子是一个比较文雅又有不错收入的职业。黄首铭在寻找到自己爱好志趣与谋生手段最佳结合的道路时,更加专注地投入 到勤学苦练之中。杨老师每天给黄首铭三角钱,他便省下一角钱积攒起去买字帖和毛笔。晚上他怕多花老师家的电费,便跑到街边的路灯下,一边拿着字帖,一边蘸 着水来书写。
黄首铭从杨老师处学艺回家后,便试着到小镇街上写对联养家糊口。20世纪80年代初,当只有四方桌一般高,似乎不时还在流鼻涕的小黄首铭,竟大胆来到镇上 写春联卖卖,但他写的字就如蝌蚪一般。因为卖不出一幅春联,他竟别出心裁,写起来花体字,字不是字,描摹的是形如字的花草东西,这还真的糊弄了喜欢新鲜怪 样的乡下人,让他卖出了一些对联,勉强弄口饭吃。但这毕竟不是练好字写对联的正确渠道,面对自己不成章法的字体,十分冷清的对联摊,一时间,黄首铭感到非 常苦恼和彷徨。就在这时,小镇文化中心举办了一个书画培训班,当时的执教老师范敬于﹑张道亨﹑陈冀北﹑陈泽贵等,都在川南书画界鼎鼎有名。在这些前辈的言 传身教和严格督责下,黄首铭茅塞顿开,在艺术的天堂里任意驰骋,艺术修为迅速提高。其中,以擅画兰花和写一手漂亮正楷字的范敬于对黄首铭的影响最大。黄首 铭拜范敬于为师,学画兰草,如鱼得水。同时,范敬于老先生一手端庄凝练的碑体字,也让黄首铭受益匪浅,书法水平迅速提高。
一个来自乡野的农村孩子,靠自己的矢志不移,勤奋苦练,就这样一步步迈入了高雅圣洁的书画艺术殿堂。几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获奖人 选数十次。但他并不就此满足,他说,学海无涯,作为一个山区农村青年,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要更加努力,争取攀上更高峰。
黄首铭先生艺术简介
黄首铭,笔名:黄洋,号:俟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年4月28日,籍贯:四川省高县,文化程度:大专。
首铭六岁时家严早病先故,全家大小六姊兄弟由年老多病的家慈拉扯大。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经常练习不辍,但因闭门造车,终觉难于入范。为了继承祖国书画事 业,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多方请求名家指教,并经范敬于老夫子精心教示,199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00年又选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 书法,经中心导师:刘恒、李尚才、毛峰、董成柯、侯锡禹、田树苌等先生导示,乃得稍有长益。